《春到梅花山》教案

时间:2025-02-19 14:36:39
《春到梅花山》教案

《春到梅花山》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到梅花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到梅花山》教案1

【教材分析】

《春到梅花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这篇课文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早春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第二自然段写休息日人们到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梅花山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重点是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要借助图片,紧扣词句,形成画面。让学生置身于春光中学习课文,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感悟意境美术语言美,培养共语感。教学难点是理解人们喜爱梅花的原因,紧扣课文中的词语,来体会、感受梅花的美。

【学情分析】

《春到梅花山》这一课安排的很好,与季节、生活十分贴近。上这一课时正值桃李纷飞的早春,学生在自家周围就能见到梅花、桃花,因而是比较熟悉的事物,学起来也很感兴趣。但是要理解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常见到的是一株或几株梅花,对于“花海”就只能看看课件,靠想象了。因此要让学生多看图画、视频来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5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书写、组词等方法学习生字,为通读课文打好基础。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进一步了解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美景和游人观赏梅花的盛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欣赏梅花山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拼音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感受梅花山的美。

【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但对于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学生不能深刻地体会到。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地读,紧扣词句,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朗读结合起来。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读悟教学法,让学生全面而深刻地感悟到梅花山的意境美和文章的语言美。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再现梅花山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5---8分钟)

1、小朋友,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河边的柳树,小草都冒出了嫩绿的小芽。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你们想不想在这个时候跟老师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

2、去哪儿呢?(出示课题:春到梅花山)

指名读,集体读

【设计意图:结合季节特点,描述春天的美丽现象,以问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门见山的出示课题。】

3、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4、教师简介梅花山:(课件展示带有课题的梅花山图)

梅花山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山陵西侧,这里的梅花非常有名。这里植梅400余亩,拥有近200个品种,约1.3万多株,“有名冠中国之首”、“天下第一梅山”之称。梅花山古梅“蹩脚晚水”别有情趣,名梅“半重瓣跳枝”,仅此山独有。每年到了红梅花开的时候,许多人都来到这里游览。

5、春天来到梅花山怎么样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设计意图:边看梅花山的整体图,边听教师介绍梅花山,在对梅花山有一些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图片激起学生学习课文,欣赏梅花的兴趣。】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5—7分钟)

1、引导看多媒体课件,用自己的话说说从图上看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梅花视频,让学生直观看到梅花的美丽及盛况,对课文内容从视角上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看课文,欣赏课文朗读视频。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尝试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了解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

hán qìtuì jìn piàn piàn cǎi yún sàn fā

寒 气 退 尽片片 彩 云 散 发

huān la āizhe xiūxī rìhái m?i yǒu

欢 乐 挨 着 休 息 日还 没 有

shanɡ kāijīnɡ yínɡ t?u liànɡ yǒnɡ d?nɡ

盛 开 晶莹透 亮 涌 动

(2)学生拼读生字词。

指名认读,教师正音,领读生字词。

(3)学生相互交流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4)去掉拼音练读。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巩固学生拼读、识字的能力。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的正音,领读,进一步加深对生字的印象,最后再通过理解和去拼音练读,达到学会生字词的目地。】

5、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分几段,一共有几句话?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指导:读“盛开的梅花”后作短暂停顿;读“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后作稍长停顿。

(2)齐读。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朗读第二句。

(5)齐读。

6、齐读全文或男女生分段读。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课堂重要的一个环节,除了要读的通顺、流利,还要读的有感情。这就需要在语气、节奏、情感等方面进行指导。一年级的学生还较难掌握好,因而教师示范,听录音学读就是指导朗读的重点。】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0—15分钟)

1、出示生字词:“寒、还、尽、挨、片、发”

我们怎样才能记住上面这些字?请大家想好办法。 学生自主记忆,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寒:认识新偏旁“宝盖头”,下面是“一、一、丨、丨一”再一个“八”加两点。 还: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先写里边,再写走之底。

尽:“尸”要居中,写在横中线的上部。

挨:认识新偏旁“提手旁”,注意右边的写法。

< ……此处隐藏22425个字……>2.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讲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体会梅花山上梅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叫《梅花》的古诗,咱们一起来背一背。

2.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那不畏严寒的梅花(板书:梅花),在南京有一座种满了梅花的山(板书:山),这就是梅花山。每年,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梅花就开放了(板书:春到),那景色非常迷人,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3.今天我就去梅花山看一看,一起学习第4课,谁愿意来读一读课题?(学生读课题,教师相机指导)

【课外拓展和课内阅读有机结合,根据文本的特点,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揭题,有水到渠成的自然之感。】

二、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想不想到梅花山走一走,看一看呢?(师配乐朗读课文)

2.这么美的课文,小朋友想不想读?那就赶紧坐端正轻轻地打开语文书,翻到27页,自己借助拼音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尤其注意课前预习时圈出的生字、新词的读音和一些长句子的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读完课文,谁来说一说,(指图)你觉得春天的梅花山怎么样?

教师引导:(指图)是呀,看梅花多美啊,所以去看梅花的人……(很多),梅花山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有意引导学生关注“看梅花的人”,使他们对课文的初步印象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了解。这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让我们一起去梅花山欣赏那美丽的梅花吧!(板书:梅花)

1.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数一数这一段总共有几句话,把你最喜欢的一句多读几遍,过会儿老师请你读给大家听。

(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反馈:第一自然段总共有几句话?

2.(出示:§1第一句话“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谁喜欢第一句,老师请你来读一读。(指名读)

(1)读了第一句话,你知道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放的?(早春)

(2)对呀!春天刚到,梅花就开放了,像现在这个时候,就是“早春”。(课件“早春”变红色)

(3)采访一学生:这位小朋友,春天都已经到了,你为什么还穿着棉衣呀?

(4)是啊!春天虽然已经到了,可我们还是觉得有些冷,这股寒流还没有完全走掉呢,这就是“寒气还没有退尽”。(课件“寒气还没有退尽”变红色)

(5)(出示:词卡“寒气”)

①谁能来读读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②(课件:“寒”会意字图片)老师这儿有一幅图,请小朋友们来看一看,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这座茅草屋就是“ ”,下面的冰块就是“ ”,图里藏了了个“寒”字呢!中国的汉字多有趣啊!

③小朋友,老师用红色写出来的这部分特别难写,谁能来写一写?

④怎样才能写好这个“寒”字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个“寒”。——师范写指导

⑤现在大家打开习字册描一个“寒”,写一个“寒”。

⑥“寒”就是冷的意思,小朋友想一想,你还能给“寒”找哪些词语朋友?

【“寒”字的教学从汉字的构字规律入手,在方法上讲究直观生动,在过程上强调扎实丰满,具有原创的研究价值,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6)梅花是在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的时候开放的。谁能来读好这句话?

满山的梅花都开了,到处都是——梅花可真多啊!(板书:多)

3.(出示:§1第二句话“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引读:“那盛开的梅花……”

(1)(出示:梅花“挨”图片)小朋友,看,这枝头的梅花多美啊!它们开得怎么样?

①(拿词卡“挨着”)是呀!这梅花开得可真多呀!一朵“挨着”一朵,(师走到一生旁)看,老师和你靠得多近呀!我“挨着”你,也就是你……

②(课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变红色)你能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吗?还可以加上你们的动作呢!

(指名同桌表演读;全班表演读:这枝头的梅花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紧紧挨在一起,大家非常开心!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2)理解“片片彩云”:枝头的梅花一朵挨着一朵,可多了。这是一棵树上的梅花,那许许多多棵梅花树在一起,又会是怎样一幅情境呢?

①(出示:“片片彩云”组图)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②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③(指图)小朋友,你们看,这里一片全是红的,像“红云”,那里一片都是白色的,就像“白云”,有的时候是红云和白云交织在一起,多美啊!就像“蓝天下的……”

④(出示:词卡“片片彩云”)(指名读、指导书写、齐读)

⑤此时此刻,你来到梅花山上,你会对这些“像片片彩云”的梅花说些什么呢?(板书:美)

(3)指导朗读句二:你能来读好这句话吗?

4.(出示:§1第三句话“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当我们走近这些梅花,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1)指名读:谁来读读这句话?

(2)这么晶莹透亮的梅花,小朋友们想不想看一看?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①(课件:梅花特写组图)你瞧!多美的梅花啊!美在颜色,美在形状,每一朵都是那么迷人。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透明的一般,这就是“晶莹透亮”。

②谁能来美美地读读这个词?

(3)走近看,多美的梅花啊!凑上去用鼻子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是呀,这是淡淡的清香!(板书:香)指导朗读。

5.小结。

(1)出示三句话,指导学生朗读,并配乐。

(2)读了这一段,你能把这个句子说完整吗?(出示:“春天到了,梅花山上的梅花 。”)

【第一自然段的讲读符合“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把识字教学与阅读理解统一于课文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感受梅花之美的同时,获得了语文的知识和能力。】

四、巩固总结。

1.梅花山上的梅花不仅多,而且又美又香,人们会怎样呢?

(板书:人们——)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巩固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去美丽的梅花山游玩了一番,还认识了许多的生字新词,你还记得吗?(开火车读词、齐读)

3.指导书写“挨”:我们不仅要学会生字,还要来把它写漂亮呢!

五、作业布置:

1.写生字。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在第一学段第一课时的教学研究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教者虽然年轻,但是驾驭课堂的能力出众,令人称道。】

(简评:张新东)

附板书:

4、春到梅花山

梅花 美

人们

《《春到梅花山》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