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8 17:03:31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1

1、抓住描写科利亚亚动作的词语,体会词语的妙用。

同样是描写科利亚动作的词,在埋木匣与挖木匣却截然不同,埋木匣用的是4个不同的动作词,可以看出当时科利亚为了藏好他心爱的小木匣做事多么小心,多么仔细,多么认真;而在挖木匣时用的却是5个同样的“挖”字,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科利亚心有多急,多么想快一点找到他心爱的小木匣,小玩具,读起来一气呵成。这里可以告诉学生,并不是作者词语贫乏,而是在不同的情境中选择最准确、最恰当的词语运用,才能做到用词表情达意,进一步表达科利亚对小木匣的喜爱。

2、加深感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引导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对为什么找不到木匣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思考。在提示科利亚思考过程的同时,不但使学生感悟到科利亚的聪明,而且使学生思维也得以开拓,并领悟到思考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排除多种可能性的过程中,每排除一点,就牵动对课文相关部分的阅读感情。三种可能性全部排除,就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在归纳得出结论、论证结论可靠性的过程中再阅读感悟,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使学生认识得到提高,把握了全文的整体,即新课标所说的“整体把握”。

3、联系学生的的生活经验,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的生活经验,谈谈课文中引发的道理并写下来。通过说写到练,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要使自己的的想法和行为顺应这样的变化,启发学生关注和发现生活中不断变化的人和事,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2

师:同学们,如果你们学了一篇很有趣的课文,你们怎么做?

生:讲给小伙伴听。

生:讲给爸爸妈妈听。

师:那谁愿意把《科利亚的木匣》这个小故事讲给妈妈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好,现在我就是你妈妈,你讲给我听,好妈?

生:战争开始的时候……

师(打断学生):等一下,想想回到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了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我讲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不过妈妈一会儿还要去做饭,你只用一分钟,好吗?

生: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埋下了木匣,四年后他又回来挖。他得到了一个启示。

师:那我还不知道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他又是怎么挖的,得到了什么启示。儿子,你能不能再给妈妈讲一遍?

生: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在家门口朝菜园方面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四年后,他回来了,从家门口走了十步怎么也找不到木匣。经过思考后,科利亚走了五步找到了他的木匣。科利亚从中明白了:时间在变,步子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师:看我儿子多棒,这么长的课文用几句话就讲清了。奶奶也想听一分钟故事,谁愿意讲给奶奶听?(找一名学生上前来讲)现在我就是你奶奶,奶奶我呀年纪大了,耳朵有点聋了,你可要注意啊!

生:奶奶,我今天学了一篇课文,题目是《科利亚的木匣》,我讲给你听听吧?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从家门口向前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四年后,战争结束了,科利亚又回来挖他的木匣,可他走了十步之后,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他经过思考,走了五步找到了他的木匣。他明白了时间在变,人在变,步子也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师:我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把故事讲得这么好。

师:同学们,你们还不知道吧,刚才在不知不觉中,你们已经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不难,只要我们先把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这样就可以了。

反思:

实践证明,在情境氛围中学习,学生兴趣肯定能高涨起来。以上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便通过语言叙述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情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主要内容比较难,而且他们没有兴趣。通过教师的语言叙述及步步引导,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给奶奶、妈妈讲一分钟故事”的情境中。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初步感受了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

评:

我们学校在两年前便开始了“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这两年的摸索时间内,我们也尝到了很多甜头。

1、情境化教学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若从事他所喜欢、有兴趣的事,其效率就高。学习是一件十分艰苦的事,尤其是学语文,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成效,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因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学生都有好胜、好奇的心理,特别是对新异的刺激物呈现出强烈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在情境氛围中学习,学生兴趣肯定能高涨起来。反之,课堂教学总是一个模式,就会显得死气沉沉,学生会感到单调、呆板、无活力,学习干劲全无,更谈不上有什么收效了。如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为妈妈讲一分钟故事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抓住主要内容。

2、情境化教学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从教材内容出发,巧妙地采取与课堂情境相协调的释疑方法,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情境是思维活跃的现实基础,学生在课堂上能举一反三,思维高度活跃,敏锐异常,完全在于教师在课堂创设的佳境。如在为幼儿园小朋友解决问题这个情境中,学生便碰撞出许多智慧的火花。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3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了故事梗概,划分了大的段落,从而让学习分成阶段性。把教学重、难点放在第二课时。让学生在初读领悟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要讲述的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要线索及文章的内容也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都设置了学习检测题。学生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 ……此处隐藏6514个字……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读写训练。

通过说写到练,深化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懂得一些道理,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12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了故事梗概,划分了大的段落,从而让学习分成阶段性,把教学重、难点放在第二课时,让学生在初读领悟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要讲述的道理。

为了能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分析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又能让学生置身于科里亚的生活背景,于是课堂上,我逐步提出了问题进行故事式的串讲:

1、那他是怎么埋他的小木匣的呢?

2、科利亚一边埋木匣一边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3、科里亚挖木匣前的心情和没有挖到木匣的心情变化。

4、分析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4种可能。

在串讲问题时,学生把自己当成了科里亚,一种同感的心理让同学们同喜同悲,感情上来了,体会深刻了,使整堂课的内容始终围绕着中心在展开,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要线索及文章的内容也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都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

教学完本课,我突然发现我提出的要解决的重难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该怎样把科里亚那时还小,步子也小,四年以后,他大了,步子大了一倍,应该量五步,他却走了十步,所以他刚开始时,没有挖到木匣子。这个现象与发展的眼光看看待问题怎样解决呢?一时间没有很好的落实,按照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只能粗略的提出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要学会应变,至于举例,孩子们真的很难。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13

按照我们“六六大顺”组在前些时候的四年级集备教案,我开始了我的《科利亚的木匣》的教学。但是实施下来,我发现这教案和我们两个班的学生不太协调。

目标上,基本是按照集备教案来确定的,在我两个班的教学中,我都严格地和学生们一起去达到这四个目标,达成情况比较好。但是在具体的过程实施方面却不尽如人意。第一课时的学习,我按照蔡老师在教研综述上所传授的“字词——书写——理解大意——分段”进行,当这些都完成了,我发现已经没有时间进入对课文第一段的讲读了。而且我也觉得不必要一段一段来进行讲解课文,这样对学生的牵引性会很大。第一段的讲解完全可以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科利亚埋木匣环节中进行。由于在第一课时的完成情况是这样,而我也认真拜读了第二课时的设计,我认为不太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于是我将教学适当进行了调整。

在第二课时中,我先是让学生对课文大意进行了回顾,再通过读文,并通过一个问题“读了第一部分的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在朗读过后自己说知道的东西。他们有的说:“我知道了科利亚他为什么要埋木匣。”有的说:“我知道了科利亚他埋木匣的过程。”有的说:“我知道他妈妈也在埋木箱。”……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把“木匣”和“木箱”进行区分,可以把第一段“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进行讲解,而并非如教案所示。在“挖木匣”的段落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对比科利亚和妈妈的挖木匣结果来进行。而且我还和学生一起亲身做了实验。这样,就把科利亚在11段中的思考和本课的启发水到渠成地流泻,让学生的体会一下簇拥而上。

我记得我刚踏入教坛的时候,我们这有老师跟我说过:只要觉得是适合本班学生的,那就是最好的设计。也许在集备时候的教学设计对某些学校的学生是适合的,那只能说明那是适合该校学生最好的设计。当然,我的教学或许有很多纰漏,但是我一样坚信:只要觉得是适合本班学生的,那就是最好的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14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要线索及文章的内容也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都设置了学习检测题。学生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随着时间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一天天长大”,我还让一个学生在讲台前跨步比试了一下。.课堂气氛就活跃多了。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15

《科利亚的木匣》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十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四年后数了五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导学活动:

活动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助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活动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助学提示:科里亚是怎样埋木匣的?又是怎样找到木匣的?用“———”画出来。从这件事中他懂得了什么道理?

活动三: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填空题:

课文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告诉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练笔:

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一件小事,200字左右,并说一说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迪?

从课堂中反应出学生过于机械化,给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太少,我自己说的太多,应该多给学生时间思考和说的时间,老师起引导作用。

从课后作业中反应出学生在写小练笔时无话可说,原来都是因为教材挖掘不透,导致课文主旨研究不深,才没有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开去,这说明我对教材的把握还没有达到深刻的程度,我们教师只有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情体验。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