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8 16:56:38
《穷人》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穷人》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穷人》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穷人》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反映的是旧俄时代百姓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善良。文章的细节描写以及多种方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尤其感人之深。本设计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

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场景,抓住感人的细节反复读书,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激发起对穷人及其美德的敬意。

[教学目标]

一、认知和能力目标

1、认读、掌握生字:搁、填、怨、掀、唉、裹、魁梧、淋、撕、霉、虑

2、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心惊肉跳、勉强、倾听、探望、张罗、忐忑不安、自作自受、黧黑等。

3、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抓住人物、场景、理清线索的读书方法。

二、方法和过程目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投人情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

2、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沙俄统治的黑暗以及穷人的贫苦生活。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性之美,感受和学习穷人勤劳、善良的品质。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依据主要场景制作课件、图片及配制音乐。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入题: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新衣服时,当你在宴席中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穷人?今天,让我们跟随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灵。

(板书:穷人)·

2、引导预测:看到“穷人”这个课题,你想弄明白哪些问题?你觉得文章重点应该叙述什么内容?

3,以疑激读:托尔斯泰有没有按照我们的想法写“穷人”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探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请同学们认认真真读三遍课文:

第一遍,轻声慢读,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第二遍,快速默读,找出课文中依次出现的几个穷人;

第三遍,仔细默读,将作者叙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看看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

同桌的同学如果都读完了,可以稍稍议论一下。

2、反馈初读情况:。

(1)出示重点生字,着重正音析形。

(2)指名若干学生,分段朗读全文。

(朗读完毕,学生评议,教师评点,再择难句适度指导)

(3)抓住“穷人”“场景”,讨论课文要点。

①课文中依次出现的穷人是:桑娜、西蒙、渔夫。

(板书:桑娜、西蒙、渔夫)

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表现的穷人是谁?(桑娜)

(板书:“桑娜”两字下加着重号)

②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作者描述了以下几个场景:

场景一: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

场景二: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于是抱回了她的儿子。

场景三: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

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桑娜与丈夫收养寡妇西蒙的儿子)

依据三个场景,板书“中心词”:

①补破帆,等丈夫。②看西蒙,抱遗孤。③吐真情,得支持。

三、细读课文,体会“穷”境

1。谈话提示: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究竟穷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走进他描写的第一个场景,看看桑娜一家生活得怎样。

2、个人自读:找出体现穷的语句,体会体会。

3、小组讨论:交流体现穷的语句,说说理由。

4、班级交流:(可以打破课文固有的顺序,言之成理即可)

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

5、引导深究:是啊!正因为穷,作为一家子的唯一顶梁柱,渔夫每天得在风浪中出生人死;正因为穷,作为家庭主妇,每天都得牵肠挂肚地等待丈夫。让我们再次细细地读第一部分,看看桑娜怎样焦急万分地等待丈夫,哪些情况让她焦急万分。

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

(先说出词语,后理解意思,想象情境,再体会心情,读出感情)

6、齐读全段。

第二课时

一、配乐描述,导入本课学习

二、引读谈话,导出西蒙场景

师:(引)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于是,桑娜想起了——:

生:(读)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邻居。“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

师:(引)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可是没人答应。于是,她又想——

生:(读)“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

师:(启)同学们,从刚才老师与你们的交流中,你们对桑娜有什么认识?

师:(导)是啊,往往越是穷人,越是善良!让我们跟随桑娜,走进西蒙的小屋——桑娜,还有你们,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谁能以朗读来描述这个画面?(指名朗读)

师:(导)看了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想?请联系有关语句说说。

师:(随机提示)这个细节,使我们很自然地想到西蒙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那情景你能想象到吗?

师:(结)是啊,西蒙的家境,让人同情;西蒙的不幸,让人揪心;西蒙的孩子,让人别心疼啊!让我以深深的怜惜之情朗读这一段。(学生齐读)

三、精读课文,体会桑娜品质

1、启发谈话引导品读。

能够心心相通的,也只有穷人了。桑娜看到西蒙死了,她是怎样做的?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仔仔细细读下面的内容,找一找桑娜的表现,体会体会她的心情,从而感受她的品质。

2、自读课文,圈画体会:

(学生阅读体会期间,教师走动巡视,随机查看,及时个别提示点拨)

(发觉同学大都已经完成自读圈画,即示意大家同桌讨论)

3、交 ……此处隐藏27502个字……孩子、爱生活,她爱着自己的家人。

结合学习单,探究表达

师:我们再回到这个学习单,继续汇报。竖着看这些环境,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形成了一个对比,把小屋的平静和大海上寒风呼啸的景象形成了对比,可以突出桑娜的勤劳。

师:还有吗?除了对比,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我还能发现桑娜一家的生活环境是比较差的,很贫穷。

生:我发现竖着看,差不多都是反义词,因为火炉是给人带来温暖的工具,而寒风呼啸形容天气非常的冷,温暖舒适让人感觉很舒服,但波涛轰鸣又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师:交织在写,是吗?孩子们,你们发现了环境就这样交替着对比着写。那咱们看看桑娜的内心,再竖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当桑娜看到小屋里面的温暖和舒适,她对自己非常认可。可看到屋外的环境,她又表现出对丈夫非常关心和急切的心情。她内心是跌宕起伏的。

师:好一个跌宕起伏,起伏变化呀。

师:我们再把环境和内心联系起来横着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我发现不一样的环境可以给人的内心带来不一样的感觉。

师:了不得。环境描写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桑娜起伏变化的内心。这是你们新的发现,原来环境描写还可以——

生:映照人物的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5.齐读环境描写,感受形象。

师:托尔斯泰起伏变化着写,那我们就贴近桑娜的心起伏变化着读。女生读小屋里,男生读大海上,起——

生读。

(二)通过心理描写,探究桑娜矛盾坚定的内心

1.情境带入,找出心理描写。

师:桑娜的心系着海浪中的丈夫,系着熟睡中的孩子,还系着邻居西蒙。她去探望生病的西蒙,却发现西蒙已经死了。她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抱回孩子后,桑娜内心感到——

生:忐忑不安。

师:文中就有这样一段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找找,看能不能找到?

生:第九段。

2.探究内心,感知矛盾坚定。

师:透过这段心理描写,我们又能读出一个怎样的桑娜呢?孩子们,让我们继续贴近桑娜的内心,尝试着去探究,桑娜此时都有哪些感受?请小声朗读这段话。

师:你感受到桑娜的内心是怎样的?

生:桑娜此时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

师:忐忑不安,继续汇报。

生:矛盾而且不知如何是好。

生:桑娜此时的内心是纠结的,她既为丈夫担忧,又想救助西蒙的两个孩子。

生:桑娜她现在的神情比较激动。

师:内心也激动。

生:桑娜现在是矛盾的,她关心丈夫又同情西蒙的两个孩子。

师:是呀,纠结、忐忑、不安,所有的感受纠缠在一起,正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桑娜的内心是多么的矛盾呀!)

师:孩子们,桑娜的内心只有矛盾吗?再读读这一段话,你一定能够读出桑娜不一样的内心。看看最后。

生:桑娜此时的内心是犹豫的,她怕把孩子抱过来,自己的丈夫会反对。

师:因为矛盾而犹豫。再看看最后,除了矛盾,你还能读出什么?

生:我读出桑娜的不知所措。

师:所以矛盾。

生:我读出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师:那是怎样一种感受?

生:坚定。

师:这段心理描写直击桑娜矛盾坚定的内心。孩子们,桑娜为什么会矛盾,又为什么会坚定呢?我们还是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请看——

1.议一议:?桑娜为什么会矛盾,又为什么会坚定?

2.读一读:带着你的理解,试着读读桑娜的这段心理描写给同桌听。

师:刚才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开始。

3.汇报交流,感受人物形象。

(1)体会桑娜的矛盾。

师:孩子们,桑娜为什么会感到矛盾?

生:我认为她是因为担心家庭条件的不济和丈夫的责骂。

师:文中哪儿写到她们家庭条件不济的?

生:请大家把目光看到第二自然段的这一句:古老的钟发哑的敲了十下,十一下……还有这一句,桑娜深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这里可以看出她们家非常的贫困。

师:是的,穷人的生活是多么多艰辛,多么的不易呀。还有没有矛盾的理由?

生:桑娜内心的矛盾是因为那两个孩子太小,不能同死人呆在一起,但他又害怕自己的丈夫会不同意,因为自己已经有五个孩子,再加上两个,无异于雪上加霜。

师:是的,本来就有五个孩子再加上两个,他们的日子该怎么过呀?还有没有,为什么矛盾?

生:因为桑娜非常爱自己的丈夫,她担心丈夫会为此不顾惜身体,从早到晚出去打鱼,害怕他会经历一些艰险。但她为什么又这么坚定,是因为她觉得这样做问心无愧,天经地义,她有一颗善良的心。

师:她同时说到了矛盾和坚定这两个方面,掌声给她。她说到了丈夫,是的,丈夫肩上的担子已经够重了。桑娜的坚定还有其他理由吗?

(2)感受桑娜的坚定。

生:因为桑娜内心是善良的,她的善良会驱使着她去收养并抚养这两个孩子。

师:这是穷人善良的本能,掌声给他。还有没有坚定的理由?

生:我认为如果桑娜不去收养那两个孩子,孩子没有父母看管,很快就会死掉,因为没有食物来源。

师:说到父母,多好呀。这个母亲,不但爱自己的孩子,她还爱别人的孩子,这位母亲如此的贫穷,却又如此的——

生:善良。

师:如此的——

生:高尚

师:如此的——

生:无私

师:如此的——

生:伟大

师:孩子们,读着读着,我们心中那个桑娜的形象,又渐渐清晰了。

4.通过朗读,升华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师:谁来读?读出桑娜的矛盾,读出桑娜的坚定。

生读。

师:我听到了桑娜内心的坚定,可她内心的矛盾,我没有听到。老师来读一读,可以吗?

师范读。

师:孩子,明白了吗?能不能再试一次?

生再读。

师:掌声给她。就是这样的矛盾,就是这样的坚定,谁再来读一读?

生2读。

师:孩子们,环境描写映照人物内心,心理描写直击人物内心。这正是托尔斯泰表达的秘,这正是托尔斯泰式的心理描写。

三、三读小说,带着疑惑走进作家及其生活年代,追问穷人命运

师:小说怎么读?我们可以像平常那样用好奇心了解故事情节,关心人物命运,还可以尝试着用探究心,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师:可是小说仅仅这样读就够了吗?下节课我们可以进一步走进托尔斯泰,走进其它穷人,走进穷人所处的时代,和穷人一起经历一段特殊的人生。

师:下课!

《《穷人》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