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8 16:56:47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而设计的。内容包括“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山地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分布”两部分。因此,学好本课,能为学好后面的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地形是中国地理中比较繁杂的内容,本课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删繁就简,将学习重点放在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上,并且要求把它们落实到中国地形图上。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的安排,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形图,归纳总结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特征。

2.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特征的学习活动,初步形成读图用图的基本能力。

2.通过组织讨论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通过读图用图方法的指导,培养运用地图的良好习惯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地势的整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分析说明不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对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作简单的评价。而后者因为学生年龄偏小,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总结出来。据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分别确定为:

教学重点: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和人类活动等的影响。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观察,敢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据此,本节课应重点采用读图导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更多资料,使教学更生动、直观。通过画面的动静结合、问题的设置和填图练习,最后达到在图上巩固知识的目的。

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在学法指导上,应以指导学生读图、用图为主,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图中提取有信息,用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解决地理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的设计思路是:从指导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入手,让学生思考回答地形图上多样而复杂的颜色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参照地形区景观图片,了解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地形特点。通过指导学生完成绘制“我国各类地形百分柱状图”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出我国地形“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结论。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地形、地势特征的认识,在让学生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两大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进行两个方面的学习活动。

(二)教学流程

●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运用一组地图和卫星图片,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入手,导入本节课的教学。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明确学习主要任务。

●指导读图、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地形复杂多样,山地高原面积广大”的教学

从指导学生阅读“中国的地形”图入手,通过连线练习、判读地形区景观图片,进而让学生思考回答地形图上多样而复杂的颜色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结论。

然后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类地形占陆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在柱状示意图上展示山地所占比重,要求学生绘制其他四种地形的柱高。(在学生绘图间隙,教师绘板图,为下一步教学做准备。)展示学生绘制的柱状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哪两类地形所占比重,得出“山地高原面积广大”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绘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习惯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掌握我国地形特征。

第二部分——“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教学

先让学生了解地势的概念,再利用课件指导学生阅读“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观察我国地势从东到西按海拔有什么明显变化,得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指导学生阅读“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为使学生建立剖面的概念,可对比生活中切蛋糕的场景。对比课件展示的两幅地势变化示意图,让学生判读哪幅示意图与我国地势特点相吻合。

之后在板图上画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指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山脉”图,找出作为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将它们落实在板图“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上。并完成学案中的填图练习。

设计意图: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从解析地势概念入手,通过教师绘图的动态过程,以及对学生读图、记图、填图的训练,加深学生对地势特征的认识。大胆将地势剖面与蛋糕切面做类比,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学习难度。

●合作探究、提高能力

1.举例说明不同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我国的地势特征对降水有何影响?

3.我国的地地势特征对河流(流向、水能)有什么影响?

4.我国的地地势特征对交通(水运、陆路)有何影响?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讨论的方向适时加以引导,同时出示相关图片以及在板图中绘出相关地理信息,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

上面就是为大家准备的最新初二地理说课稿地形地势特征,希望同学们认真浏览,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此处隐藏3217个字……─武夷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南北走向:贺兰山脉、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小兴安岭、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4)了解山脉的作用和珠峰知识,拓宽视野。

设计意图:规范认识山脉走向概念,简笔画判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走向概念,熟悉我国不同走向山脉名称、分布,为进一步学习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奠定基础。

步骤2──认识我国镶嵌在山脉网格中的高原、盆地和平原

教师布置任务

(1)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图2.6 中国地形分布”上分别将近似东西走向和南北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观察:连接以后形成的图形特点。

(2)观察(1)任务的图形,对照“图2.2 中国地形分布”,按照图下方的提示,在图中分别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将找到的地形区填写在表2.1中。

(3)在教材后附“中国地形图”上找到我国的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东南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

(4)ppt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景观图片,对照教材p22的“图2.1 中国的地形类型”和中图版《地理图册(八年级上册)》p12-13地形景观图片、卫星图片,进一步认识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特征,感受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地形景观千姿百态的特点。

天山山脉──海拔高,顶部高耸,雪峰连绵。

东南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梯田景观。

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辽阔,水草丰茂,牧羊成群。

东北平原──地面广阔平坦,田野庄稼茂盛生长。

四川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起伏和缓的丘陵。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学生先连接天山山脉─阴山山脉─燕山山脉成一线,连接昆仑山脉─秦岭─大别山成一线,连接喜马拉雅山脉─南岭成一线,再将长白山脉─武夷山脉连接起来,将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连接成一线,将贺兰山脉─横断山脉连接起来,观察图形发现:山脉将中国的陆地分割成很多网格,而网格中镶嵌着高原、盆地和平原。

(2)在图中找到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完成表格。

山脉名称

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山脉名称

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山脉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3)在教材后附“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国的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观看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景观图片、卫星图片,感性认识每一种地形类型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而高原、盆地、平原镶嵌于其中,观看景观图片和卫星图片:其一,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感性地认识不同类型地形的特点、我国地形多样的特点;其二,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

步骤3──认识我国地形的特点

教师布置任务

(1)观察“图2.3 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中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素描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阅读教材p23的最后一段,说一说:山区的概念。

(2)根据步骤1、步骤2,结合“图2.3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说一说:我国地形特点。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1)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素描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表起伏比较大。明确山区的概念:人们习惯上把山地、比较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统称为山区。

(2)归纳我国地形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的面积广大。

学生通过数据的对比知道:其中平原的面积仅占1/10多一点,山区的面积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2/3,所以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

设计意图: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图片资料和数据概括我国地形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概括的地理能力。

活动二:认识我国地形特征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布置任务

阅读中图版《地理图册(八年级上册)》p12“山区综合开发的示意图”和教材p24的阅读材料“地形与民俗”、p26的阅读材料“我国陆地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请同学与你的同伴一起探究: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探究提纲:

第一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有利影响。

第二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不利影响。

学生完成下列任务。

第一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有利影响。

第二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不利影响。

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山区易发生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可造成山区生态环境问题;人类在开发山区、发展经济时,如果开发不合理也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设计意图:初步学会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有利、不利影响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锻炼了组织、协调、沟通、分享与合作的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阅读教材、地形图、景观图片和观看视频资料,我们不仅学习了“地形特点及其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学习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为我们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反思: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具备了地形和地势的基础知识,针对中国这样特定区域的地形和地势知识,需要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归纳,在学习中培养从地形图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归纳信息的能力。对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中国地理的《地形和地势》一节和七年级下册各区域中地形内容相比,难度不大,更容易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学生更宜于接受感性材料为主和富含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所以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利用视频资料、地形图、景观图片和卫星图片多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构建认识中国地形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知道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地理位置,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